“甘肃考古暨中华文明探源”系列学术讲座之八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国科研究员为我院学生作学术报告

作者:陈芳编辑:丁晓东审签:徐志忠校审:杨永锋 赵光国发布时间:2023-06-23访问量:

应学院邀请,2023年6月19日下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国科研究员在榆中校区致真楼105教室作了题为:“甘肃考古暨中华文明探源”学术报告。该报告是学院举办的“甘肃考古暨中华文明探源”系列学术讲座最后一讲,既呼应了系列学术讲座的主题,也为该系列学术讲座画上了圆满句号。参加此次学术讲座的有学院部分教师及学生200余人。讲座由赵学东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陈国科研究员首先以不同视角下文明的定义为切入点,引出了1950年柴尔德提出的《城市文明》十条准则与2020年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陈述了甘肃地区近年来考古新发现对甘肃早期文明探源的实证与支持。其次,陈国科研究员对2022~2023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工作进展和课题立项进行了简述,并就甘肃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三个子项目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其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随后,陈国科研究员对近年来甘肃考古发掘与研究现状进行了大致分类和总结,通过对考古发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展示和介绍,再现了庙底沟人群扩张路线、活动范围及其所形成的东西对峙格局;通过对甘肃地区仰韶文化所处的地理位置分布状况、时间跨度、文明起源、发展演变过程、仰韶文化晚期文化格局演变发展的影响及其自身历史价值与地位,以及该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趋势、文化特征及自身发展变迁等内容的详细介绍,再现了仰韶文明之后甘肃地区文化格局的独立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路径,以及这一时期甘肃地区各文化的地理位置变迁、文化发展趋势、文化特征表现与兴衰状况,分析了各文化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互动与传承关系。为了使聆听讲座的学生更清晰地理解这一时期甘肃地区各文化之间的关系与特征,陈国科研究员以张家川圪垯川遗址为例,详尽介绍了该遗址考古研究成果。同时,还分享了甘肃早期秦文化考古现状,介绍了所发现的遗址、地理位置分布变迁及研究成果,为仰韶文化格局发展演变进行了有益补充。

                   

                                

                 

讲座最后,陈国科研究员以仰韶早期、仰韶晚期、龙山时代、商周时期等时间分期为线索,总结梳理了甘肃地区中华文明发展演变的过程与特点,陈述了各时代不同文明对中华文明发展演变的贡献和影响。同学们就讲座内容与陈国科研究员进行了提问、交流和互动。陈亚军副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