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下午,“兰山治学论道”学术沙龙在榆中校区致真楼104教室举行,活动由新闻传播学院任洪增老师主持。本次沙龙的主讲嘉宾秦川导演是国内敦煌文化纪录片领域的专家与领航者,其团队创作的一系列优秀纪录片作品连续在央级媒体播出,创造了地方团队在央视播出大型纪录片的最新记录。在西北风沙中20余年的创作之路上,秦川导演团队共制作完成17部70余集敦煌文化艺术的纪录片作品,频获国内外大奖,深受观众喜爱,《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石窟中国》等作品在央视多次重播。
秦川导演的讲述以短片的形式开篇,跟同学们分享回顾了他和团队的创作之路。接下来以独立单元的形式,按历时性线索向大家呈现介绍了他系列作品的创作思路、制作历程以及作品的核心思想观点。
在第一单元《大河西流》中,秦川导演指出纪录片的创作一定要挖好讲述的角度、铺好叙事线索。本片从西流的内陆河疏勒河出发,展现孕育了敦煌文化、滋养了丝绸之路的鲜为人知的这样一条大河。昭示了文化的诞生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
第二单元《黑戈壁 黑喇嘛》,团队成员历尽艰难,跨越几个省份搜集查访关于“黑喇嘛”的资料与传说,以情境再现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黑戈壁上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引人入胜。在纪录片《玄奘瓜州历险记》的制作中,为节省成本、尽可能还原史实,剧组人员齐上阵,为扮演玄奘及其他和尚,有数人“剃度出家”,导演承诺让他们3个月之后“还俗”。该片以剧情再现,即按影视剧表演的形式再现历史场景和人物故事,被秦川称为“最难啃的剧情戏”。有趣的情节,加上导演幽默的讲述,现场笑声不断。
第三单元的“敦煌艺术三部曲”即《敦煌书法》《敦煌伎乐天》《敦煌画派》中呈现了敦煌艺术的奇伟瑰丽、绚烂多彩。当代创意设计中许多吸收敦煌元素的作品令世人称赞,如,北京奥运会“Beijing2008”字样就采用了敦煌汉简书法的写法,惊艳世界;舞剧作品《丝路花雨》长盛不衰;常沙娜人民大会堂顶灯设计运用的敦煌图案才是真正的“繁花”。
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文明对话体”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摄制组的镜头沿着丝绸之路,跨出国门,展开了与世界的对话。展现国内城市文化互动的纪录片《敦煌遇见绍兴》刚制作完成,即将播出。
第五单元,聚焦敦煌人的一日三餐。秦川导演分享了央视重播次数最多、网络点击量最大的美食纪录片《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他说,拍了 20 年敦煌历史文化,这部片子第一次把镜头对准了敦煌的人间烟火。美食纪录片不仅呈现美食制作流程和火爆热辣的诱惑,更重要的是透过美食,表现老百姓的生活、亲情与背后的文化传统。
第六单元,秦川导演结合当下短视频流行的背景,分享了他的敦煌市形象宣传短片《敦煌》制作“秘籍”:通篇无解说,仅以音乐剧《飞天》唱段打底,精美的画面组合,串联起敦煌两千年历史文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最后,秦川导演总结了他纪录片创作的若干步骤和手法:即寻找地方文化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地面寻访、情景再现、剧情再现、人物故事、寻访者出镜、开放式结构、贴着地行走、解决好学术性与艺术性的矛盾、以最美最酷的声画艺术形式呈现等。秦川导演风趣幽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积攒了20余年的纪录片创作经验分享给了现场的师生,并希望自己的所讲、所感、所想能够为即将进行毕业设计开题、答辩的同学们提供参考。同学们也为秦川导演数十年如一日,坚守戈壁、记录传播敦煌文化的赤子之心所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