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2-13日,预科教育学院教师代表赴北京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大家通过一件件经典的文物,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深入地了解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沉浸式体验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深体会到: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大一统,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历史基因。
在大一统展厅,我们了解到,“大一统”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中。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具有“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中华民族始终把大一统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这种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大一统的制度实践和价值追求,贯穿着中华民族言绵延不断的历史,推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统一性是中华文明突出的特性之一,大一统思想在各民族生产生活实践与交往交流交融中孕育、形成、巩固、发展,由各民族共同创造与维护,成为各民族的共同追求。
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君强深入地体会到:“这些文字、图片、实物的展示,从宏观上讲,立足于中华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把握的是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内涵上看,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从古到今的基本结构与特征,展现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彰显的是团结凝聚各族人民、共同实现伟大梦想的信心与决心。”
大交融,中华民族凝聚不散的历史密码。
走进“大交融”单元,迎面而来是强烈的历史沉淀感,这不仅是一次文物古籍的大展,更是一场思想文化的盛宴。大家深刻认识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几千年来,各民族历经迁徙、贸易、婚嫁甚至矛盾冲突,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融程度不断加深,各民族在文化上互鉴融通而增进认同,在经济上互惠共生而彼此依存,在情感上手足相亲而守望相助,从多元聚为一体,谁也离不开谁。中华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步发展壮大;几千年来,中华各民族你来我往,和睦共居、共建共享、共情共乐,彼此血脉相连,情感交融。在密切交往交流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形成了手足情深、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学院闫莉副书记不由得感叹:“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使我们更加坚定了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
大团结,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保证。
“大团结”展厅主要展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深邃思想与丰富实践。徜徉在一件件精美展品、一件件珍贵古籍前,教师们感怀不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起,中华各民族团结成为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血脉关系。各民族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手足情深,众志成城,共同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中华各民族共同培育了革骨鼎新、勇于发明的伟大创造精神;勤劳坚韧、自强不息的伟大奋斗精神;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的伟大团结精神;向往美好、不懈追求的伟大梦想精神。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各族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教师杨文泰说:展厅中的层层红色时间波浪让我的一种情感更加厚重,那就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党的领导,也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情感从心中油然而生!
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多元”是指民族文化与民族个体的多元,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二者辩证统一。
大家也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有了今天的繁荣。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要更加增进对“四个认同”的理解和体会;要进一步积极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拥护者,践行者、促进者。只有这样,才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教师代表还参观了蒙藏学校旧址相关展览。